经过长征,数路红军汇聚陕北,党中央坚持全民抗战方针,掀起抗日救亡高潮,全国无数热血青年奔赴革命圣地延安。中共澧县工委和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取得联系,积极开展输送知识青年赴延安的工作。
在共产党员、九澧女师老师郭遵泰启发下,十三班女生陈良桂和十一班女生王永贵、徐恢范决定奔赴延安。1938年8月,她们乘轮船赴长沙,在八路军驻湘通讯处表明去延安的决心。通讯处派赵志成带她们乘火车去西安,在七贤庄八路军办事处报到编队后,步行到陕北公学。校长成仿吾接待了她们,把她们安排到看花宫分校四十五队,自此她们穿上军装,走上革命道路。9月,共产党员刘士宝、李祖德和青年李振楚在党组织支持下,顺利赴延安陕北公学。知识青年奔赴解放区对发展全县抗日救亡活动起到很大推动作用。
1944年10月21日,蒋介石在知识青年从军大会上发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中共中央南方局针对蒋介石的诡计,提出知识青年到敌人后方去,到解放区到农村去的号召。为确保知识青年的旅途安全,在中共南方局王若飞领导下,沿线设立了交通站。已于1943年11月,从澧县转移鄂西的中共湘鄂边特委及中共澧县特支按南方局的指示,派中共党员刘家瑞等人在三斗坪、鸭子口、渔洋关、刘家场、津市、古丈堤六处设立地下交通站,建起从重庆到中原解放区的秘密交通线。南方局派人建起平行互补的复线,由南方局直接领导。
中共湘鄂边特委的三条交通线都经过津市镇,南方局的三条交通线有两条经过津市镇。五条交通线经过的津市站在镇内建起四川商行、鸡鸣看天早旅店、川主宫、梁东记客栈、大世界客栈、长城客栈等多处秘密联络点。
这些旅店客栈的老板、服务员都是中共党员或八路军、新四军战士的亲属。从重庆来的知识青年,找商会等团体开出经商、公务、难民等通行证,周密计划行程,将情报送出封锁线,转交给交通员。交通员护送知识青年经藕池口,过古丈堤,越“三不管”地区,到余家埠头交接处,再送往新四军五师驻地。其间,澧县到三斗坪是通往大后方物资运输的重要通道,每天此处千余名商人、挑夫络绎不绝。知识青年从重庆出发,乘船到三斗坪上岸,混入商人挑夫之中,步行到津市,住进交通站客栈。
1945年8月接中共南方局通知,中共湘鄂边特委交通线停止工作。从1944年11月开始的9个月内,近千名知识青年通过津市交通站,奔赴中原解放区参加革命。中共南方局交通线一直工作到1946年4月。
来源:《澧县革命老区发展史》
编辑:胡玲
本文链接:http://wap.lxxww.com.cn/content/2021/08/11/9767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