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期
为您讲述
讲述| 曾致 · 制作|文静
1930年到1935年,贺龙率领的红二、六军团在津市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三次攻占津市。同时发动人民群众打土豪、分浮财、扩编红军,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鼓舞了津市人民的革命斗志。
一进津市
1930年9月中旬,邓中夏执行党中央负责人李立三“夺取中心城市”的冒险主义路线,下令红军离开洪湖根据地,南渡长江,攻击岳阳,切断长沙到武汉交通线,再向西南攻打常德,直驱长沙,以激起红一、三军团再取长沙。11月3日,红二、六军分两路向津澧挺进。
为了阻止湘鄂红军策应中央红军进攻长沙,11月2日晚上,敌人做了充分准备:1800多人在津市白洋堤一带布防, 1000多人在澧县大堰垱、王家厂,掩护津市侧背。11月4日,红军以一部监视白洋堤守敌,主力则猛攻大堰垱、王家厂,激战2小时,歼敌近400人,俘敌100多人。
红军进占津市后,宣传红军的宗旨、任务和纪律,惩办土豪劣绅。当时,汤家巷曾发生火灾,红军不顾自身安危,冲进火海救援。带领群众打开豪绅的谷仓、盐仓,分发给穷人,还把在新洲打土豪收缴的四船衣物送给受灾百姓。当地百姓编了一首歌谣表达对红军的感激:公鸡叫,红军到,腰里别的盒子炮。干革命为穷人,财主哭,穷人笑,红军不来不热闹。
后因大批敌军围攻津市,红军于11日主动撤离。
二进津市
12月2日,红军第二次攻占津市的战斗打响。红六军十七师分两路向津市进攻。
一路由四十七团、五十团进攻津市街口,遭到敌人的疯狂反扑。红军退到贾家河一带,准备强渡澹水河。此时,天寒地冻,雪花纷飞,敌人已在澹水河南岸沿线严密布防,唯一通道不足2米宽的浮桥已被敌人破坏。当地群众下门板、拆板壁、架木排支持红军,红军一面背水阻击,一面涉水泅渡,不少战士中弹牺牲。
另一路由四十八团、五十一团经白洋堤前进,至中渡口遭到守敌阻击,红军被迫后退。紧要关头,军团长贺龙来回督战,火速增派四十六团、警卫团加强攻势,士气大振,终于在12月3日深夜11时将敌人击溃,再次攻占津市。
这一仗打得十分惨烈,红军阵亡将士近500人,数百战士负伤。红军占领津市后,砸开监狱,释放革命群众30多人。
后因国军重兵围攻津澧,红军12月8日从津澧主动撤离,向湖北松滋、杨林寺转移。
红军在较短时间里两次攻占津市,虽然消灭大量敌军,扩大了江南苏区,但由于受党中央“左”倾冒险错误的影响,所克之地,随得随失,力量有较大削减,尤其在澹水河,红军损失惨重,教训深刻。
三进津市
1935年8月上旬,为筹集物资,补充兵员,巩固革命根据地,借以钳制敌人,策应中央红军长征,红二、六军团乘胜转入进攻,集中兵力向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的津澧一带挺进。
8月中旬,向津市进军的红二军团主力红四师,从桑植洪家关出发,昼伏夜行,5个通宵急行军720多华里,沿途既有民团干扰,又有敌机轰炸。红军不畏艰苦,战胜困难,到达津市近郊。此时,驻守津市的敌军只有600人。
8月23日晚,红四师开始了攻击战。进军神速,三面围攻,守敌节节败退。24日黎明,红军第三次攻占津市,缴获敌军重机枪3挺、轻机枪6挺、步枪数百支。战斗结束后,红军挂出了苏维埃政府的招牌,张贴政府布告,为长征和北上抗日做准备。
红军设立扩红点,在津澧扩红近3000人,扩编2个师。利用多种渠道筹集军需。在石门、临澧、津市、澧县筹得大批粮食、布匹、食盐、医药和10万多块银元。红军在津市驻扎一个多月,利用收缴的布匹,缝制了大量军装。原来穿“百杂衣”的红军干部战士,都换上了新的军装。
红军纵横驰骋于沅、澧两水之间,开辟了东西广大的游击区。蒋介石向湘鄂川黔根据地发起新的更大规模的“围剿”。对此,红二、六军团在津澧的主力采取战略转移。9月13日,红军撤离津市,分两路到达石门皂市,与主力会合。
今日主播
曾致
湖南广播电视台播音指导,湖南省播音主持研究会秘书长,中宣部学习强国播音朗诵专家组成员。
专家解析
中共常德市委党史研究室党史征研部部长
曾庆思 | Zeng qing si
1930—1935年,贺龙率领的红二、六军团在津市同国民党军队展开激烈战斗,三次攻克津市,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鼓舞了津市人民的革命斗志,有效地牵制了着常德、岳州两地的国民党部队,策应了红一方面军的战略转移。
来源:常德发布
编辑:胡玲
本文链接:http://wap.lxxww.com.cn/content/2021/07/15/9669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