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期
为您讲述
讲述| 郑雅婷 · 制作|郑雅婷
▲位于桃源县西安镇大水田村的红军长征纪念地
1935年11月,贺龙、任弼时率领的红二、六军团长征北上,从湖南桑植出发途经桃源南部的大水田。
大水田有一位30多岁的寡妇,名叫龚香凤,两个孩子都被饥饿和疾病夺走了生命。两年前,男人被国民党拉去当壮丁,因为受不了长官的虐待,从军营逃跑时被打死。龚香凤只能强忍着痛苦和悲伤,一个人顽强地生活着。她家住在离村庄还有一段路的山坡上,不知道红军要到来的消息。这天晚上,她照常和邻居拉完家常就回屋睡了。
突然,龚香凤被一阵敲门声惊醒,接着传来了一个陌生的声音。
“老乡,请您开下门。”
她怕是国民党的兵又来骚扰了,犹豫了片刻。
“老乡,你们睡了吗?那就不打扰了。”
龚香凤鼓起勇气,点亮油灯,走到门口,把门打开了。
“大嫂,打扰您了,真对不起。”
龚香凤借着微弱的灯光,打量着眼前这个人,只见他面带微笑,头戴一顶灰色八角帽,帽上缀着一颗闪闪发光的红五角星, 身穿一套灰色土布衣,肩上斜挎着一支乌黑锃亮的长枪。一见是个当兵的,龚香凤又害怕了,经过一番解释后,才知道他是一名红军战士。
“大嫂,我们队伍今晚赶到这里宿营,还没有吃晚饭,想借您一口锅煮饭,有吗?”
“锅?有,有的,这口耳锅,你就拿去吧!”
“谢谢您,大嫂,明早一定给您送回来。”
第二天天刚亮,龚香凤想起昨晚借锅的红军,就到菜园里摘了一篮菜,准备送去。刚一出门,看见前面田垅上有个背着筐的身影。她定睛一看,就是昨晚来借锅的那位红军。
红军战士走到龚香凤的屋门口,把身上的箩筐放了下来,很抱歉地说。“大嫂,昨天借了您的锅,我们晚上开饭,没看清楚,不小心把锅摔坏了,特意给您道歉,这一箩筐谷子就当是赔给您的。”
“就一口锅,有什么要紧的!不用赔了!”
“大嫂,损坏东西要赔偿,这是我们红军的纪律,这一箩筐谷子,您就收下吧!”
“锅摔坏就不要了,这谷子我不能收阿!”
可是还没等龚香凤说完,红军一扭头就跑远了。看着眼前这一箩筐谷子,龚香凤心潮起伏,怎么也平静不下来,嘴里喃喃地说:“红军,红军,果真是咱穷人的队伍,真好啊!”
▲1935年,红二方面军长征时路过大水田乡写的标语
几天后,在南山响起了阵阵枪声。龚香凤一打听,是红军和国民党部队打起来了。她大清早就煮好了一锅香喷喷的玉米饭,和同村的妇女一道,送到了红军的阵地上。这正是:红军热爱穷苦人,穷苦人拥护子弟兵;革命传统颂万代,铁锅盛满红军情。
今日主播
郑雅婷
常德广播电视台影像中心记者,从事采编播工作7年,一直活跃在新闻一线,作品多次获得省市奖项。
只有千锤百炼,才能成为好钢。
专家解析
中共桃源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邓毅明 | Deng Yi Ming
红军借锅的故事发生在1935年红军长征途经桃源南部大水田之际,以红军在当地农民龚香凤家借锅、锅摔坏后赔锅之事,通过当事人龚香凤对国民党军队和红军的亲身感受作对比,阐发人民群众对红军的真实情感,讴歌了军爱民、民拥军的军民鱼水之情。
来源:常德发布
编辑:胡玲
本文链接:http://wap.lxxww.com.cn/content/2021/07/12/9651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