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百名主播讲党史】轰动惨烈的南乡起义
2021-07-05 11:04:49 字号:

图片

第77期

为您讲述

讲述| 张咏 · 制作|刘琦(小北)

6月的石门夹山镇,满目苍翠,绿树成林。在这片红色土地上,91年前,600多位南乡起义的优秀儿女,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永远地倒在了这块土地上。

1928年,根据上级指示,南乡起义队伍改编为湘西工农红军第四支队,继续坚持武装革命斗争。一旦石门南乡革命根据地向石门北乡发展,与桑植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工农革命军就象一把利剑直逼常德。

与此同时,一场剿共阴谋正在逐渐浮出水面。湘西工农革命军第四支队成立以后,国民党湖南省当局将太浮山作为“清乡”重点,列为全省“清剿”十大区域第二区范围,由国民党第14军独立19师负责“清剿”,陈嘉佑任国民党驻石门“清剿总指挥部”总指挥。

陈嘉佑决定切断工农革命军向北、西、南三面的退路,然后调集重兵从东向西步步推进,依次占领佘市桥、白洋湖、夏家巷等重要乡村,每占领一个乡村就像在南乡大地上钉上一根根“铁桩”,这一阴谋被称为“铁桩计划”。

大兵压境,湘西工农革命军第四支队一面继续派人到桑植、鹤峰一带寻找贺龙的部队求援,一面主动放弃一些平原乡村,先后转移。同时利用黑夜行动, 采用游击战运动战分散出击的办法打击敌人,利用山区有利地形,寻找战机,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粉碎敌人的“铁桩计划”。

时间来到了7月,湘西工农革命军第四支队的游击战术开展得有声有色,给敌人的“铁桩计划”造成有力的打击。

7月7日,“清剿部队”率领一个连的人马离开了石门县城,向会垭山方向赶来。第四支队队长肖渊泉将部队埋伏在会垭山山口两侧的山顶上关门打狗。下午,敌人闯进了会垭山山口,肖渊泉抓住战机,一声命令,冲下山去。小号手铆足劲,脸红脖子粗地吹起了冲锋号,在队长肖渊泉的带领下从山路两边的密林里蹿了出来,一颗颗子弹射向敌群,敌人一支长长的队伍被拦腰斩断。埋伏在山道两旁的赤卫队员有的手持梭标,有的手握大刀冲向敌群,与敌人展开拼刺决战。这场战斗成功地将“清剿部队”的一部分敌人赶到了白洋湖。

7月16日拂晓,吃了败仗的“清剿部队”重整了1000多人再次进攻会垭山下的周家峪。肖渊泉又在会垭山两侧埋伏,敌人冲向会垭山北面半山坡,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拼杀,队长肖渊泉身先士卒,带领队伍一直冲在最前面。敌人的子弹密密麻麻地朝迎面冲上来的红军战士嗖嗖地射去,肖渊泉腹中数枪,身子晃动了几下,扑倒在地。他用左手捂住伤口,忽然感觉一股热流涌出,定眼一看,半截筷子长的血肠露出体外。他强忍着疼痛,用左手将露出体外的肠子塞进体内,然后使劲堵住自己的伤口,右手拿起短枪,使出浑身力气,艰难的从地上爬了起来,站起身举起枪,一边高呼:“同志们,冲啊!”一面再次向敌人追去。一步、两步、三步……当肖队长迈出第九步的时候,他那高大威武的身躯倒在了会垭山山口,再也没起来。不久会垭山失守。

7月19日, 会垭山得手以后敌人又派重兵进攻太浮山,第四支队一大队被迫转移到观国山。7月下旬,第四支队二路军指挥侯宗汉叛变,用计枪杀我党党代表,仅有少数游击队员突围到毛里湖和陈家桥。至此,太浮山根据地完全落入敌手。

7月30日,上官肇褒清乡队再次围剿周家峪。第四支队游击队仅剩100余人,与敌人激战两小时,游击队员牺牲20多人,二大队指导员刘子普和共产党员李临川、向松山、宋日新等人被捕。

至此,南乡起义失败,红色根据地全部丧失。

起义失败后,敌人进行了极其野蛮、残酷的报复。在半个月内,就有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近千人被杀,被杀绝的近30户。被杀最多的石门南乡达700多人。

历时108天的南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幸存下来的多位游击队员投奔了贺龙的红军队伍。为革命发展磨砺了人才,积累了经验。1930年10月,贺龙领导的队伍再次打回了石门。红军清剿地痞,铲除恶霸,恢复了以汪义同志为主席的苏维埃政府,红旗再次在石门南乡高高飘扬。在这里,一批一批的进步青年、共产党员,挺起了民族的脊梁,熔铸了时代的丰碑。

今日主播

张咏

图片

湖南石门人,湖南广电资深主播、国家二级导演。现任湖南广播电视台宣管部副部长、湖南省播音主持研究会副会长。

专家解析

图片

 中共石门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刘狂彪 | Liu Kuangbiao

南乡起义爆发于1928年5月,8月失败。是由中共湘西特委领导、中共石门县委组织实施的一次重要武装斗争,组建了湘西工农革命军第四支队,形成以太浮山为中心,辐射常德、石门、桃源、临澧、慈利五县的武装割据局面。南乡起义有力支持了湖南全省的革命斗争和湘鄂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桑植起义、湘南暴动、平江起义等一起被列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湖南境内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农民武装起义,录入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大辞典》。

来源:常德发布

编辑:胡玲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