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党史上的澧县100讲】东南部两块武装割据区域(第56期)
2021-06-18 08:43:09 字号:

图片

澧县东部,东南西三面由松滋西支、澧水、涔水环绕,湖塘星布,芦苇丛生。中共八七会议后,相继组建江左滨湖游击第十三大队、七里湖游击队,共有队员210人、枪120支。按照全县部署,党组织、游击武装、农协一道,落实中共六大精神,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

中共津市支部党员胡崇玉、陈苑囿、陈宝钧等一直在镇东部农村小渡口、永丰一带坚持斗争。早年参加革命的杨明皋在家乡官垸联络近20名骨干,打土豪,抗租抗税,帮穷济困。新成立的中共东升支部40多名党员奔走各乡。三股力量配合,东部地区割据形势很快发展,反动势力遭到沉重打击。农协大多恢复,并带领群众开展土地革命。

到1929年下半年,形成以东港为中心,以甘家湾、余家台、官垸码头为据点的武装割据区域。含东一区、东二区、东三区(含原属澧县管辖的安乡安福、安丰一部分)、东四区(含原属澧县管辖的安乡焦圻一部分)的大部分地区。红二军团南征曾占领过该区域,该区域由此成为洪湖根据地洞庭特区的组成部分。澧县东部的斗争遭到反动派的镇压。1928年,共产党员黄承彦被团防武装杀害。1928年10月,共产党员陈苑囿、陈宝钧被反动派逮捕杀害。1929年7月,共产党员胡崇玉在县城南门外就义。

澧水南部,平原、山丘、湖泊交错,向南延伸40多公里与常德、临澧接壤。湖汊延伸至丘岗腹地,水阔芦茂,有利于开展革命斗争。津市镇及南部地区党组织联络、发展骨干,积蓄革命力量,组建津市暗杀队、周渡区委暗杀队、胡彩清农民自卫军,共有队员350人、枪310支。

中共澧兰支部党员刘士宝到家乡新洲高小任教,与从省总工会回乡潜伏、同校任教的共产党员郭遵泰和周渡区委党员李昌象一道,串联十多名骨干,组成秘密革命团体,以教书为掩护,抨击时弊,指斥不公,把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推动周边乡村进行革命斗争。中共周渡区委党员施古凤、杨熙坤以毛里湖、渡口为据点,联络骨干,发动群众,抗租抗捐,推行土改,后向外发展。

到1929年下半年,形成以李家铺为中心,以渡口、新洲、刘家河为据点的武装割据区域,含南一区(含原属澧县管辖的临澧烽火、停弦渡一部分)、南二区、南三区、南四区大部分地区。红二军团南征,两次攻占津市镇时曾占领这一区域。

来源:《澧县革命老区发展史》

编辑:胡玲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