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百名主播讲党史】开国将军潘振武
2021-06-02 14:37:24 字号:

图片

第43期

为您讲述

讲述| 聂书瑶 · 制作|文雯

图片

潘振武原名潘人安,是常德市鼎城区唯一的开国将军,1908年出生于常德鼎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由于他的两个哥哥夭折,父母希望他平安长大,因此取名潘人安。从15岁起,潘人安就开始寻求革命道路,在历经了四次当兵的曲折后,才走完了寻找革命队伍的艰苦之路,于在1930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3年,反对北洋军阀的建国联军汤子谋部打进了常德,四处张贴布告,号召青年参军。潘人安看到有立志从戎为民除害的机会。于是,他自己偷偷地报名参了军,被分配到随营学校当学员兵。不到两个月,常德的形势急转直下,汤子谋抵挡不住军阀的攻打,部队败退时,潘人安因患疟疾掉了队,幸亏遇到一位好心的老人救治,为感谢老人的救命之恩,临走时,他把身上仅有的一块光洋送给了老人。身无分文的潘人安,沿途乞讨,艰难抵达辰州府(今沅陵县),投到了湖南陆军第一师毛炳文部第十团当兵。在这个团,他在卫生队学当看护,整天不是糊药膏就是拆洗绷带,感到不符合自己当兵的志愿,不久他便开小差回了家。潘人安第一次当兵的经历,就这样悲催地结束了。

1926年7月,北伐军攻占长沙,第八军教导师周斓部进驻常德,常德到处响起“实行三民主义”“打倒帝国主义”等革命口号。革命的形势使潘人安受到了很大的鼓舞,他赶赴县城报名投军,找到教导师的罗霖教导团报名投军,虽被留在团部当传令兵,但却还是不符合他带兵打仗、报效国家的志趣,正当他整天闷闷不乐之时,突然听到家乡文甲区农民运动蓬勃开展的消息,在乡亲们和父母的期盼下,潘人安顺应农民运动轰轰烈烈的发展形势,于1926年年底告假回乡,结束了近半年的第二次当兵经历。

图片

常德文甲农民起义纪念碑

1927年9月,潘人安和戴修文、徐炳初领导发动了党的八七会议后湘西北最早的一次农民暴动—文甲起义。这次起义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但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反扑,戴修文、徐炳初先后被敌人逮捕杀害,潘人安则背井离乡,再次踏上寻找革命队伍的道路。他以“重振武装”之意改名潘振武,并辗转投到国民党第18师驻湖南株洲第54旅易振湘团1营2连,不幸的是国民党第18师是一支很反动的队伍,潘振武这次还是未能找到革命的军队,潘振武在这里如坐针毡,时刻想着如何脱离反动阵营。在和红军交战时,经常捡到一些红军的宣传品,如“告士兵书”“告工农群众书”等,看到红军每到一地都受到群众热烈的拥护、欢迎,更加坚定了潘振武投奔红军队伍的信念。1930年7月,潘振武所在白军要连夜增援梧州,此时他已是2连的司务长,被留下来看守武器弹药和伤病员,他感到机会来了。当红军打到了樟树镇时,白兵留下的伤兵员不堪一击,要么被俘,要么逃跑。潘振武则留下来主动当了红军的“俘虏”,并将保管的30多枝长枪、2000多发子弹全部交给了红军,他终于脱离了白军,结束了他的第三次当兵生涯。

图片

潘振武将军故居陈列室

1930年7月,潘振武来到红四军政治部,政治部秘书长曾日三对他说:“振武同志,组织已批准了你参加红军的要求,并把你安排在政治部当管理员。”听到这个消息,潘振武顿时兴高采烈。这是他终生难忘的一天。从这天起,他开始了新的生活、战斗,成为了一名堂堂正正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人民军队的一员。当年10月,潘振武加入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他从一个穷苦农民的儿子,成为了一名党的光荣战士,开始迈出了革命征程上的新的一步。

今日主播

图片

 聂书瑶

常德广播电视台《校园广播网》小主播,今年11岁,鼎城区永安小学五年级1班学生,爱好主持。曾被评为“道德小富翁”“优秀少先队员”“三好学生”“学习标兵”。

专家解析

图片

 中共常德市鼎城区委党史研究室志编研部 

牟志扬 | Mou ZhiYang

潘人安是常德文甲农民起义的总指挥,起义后毅然背井离乡,改名潘振武投奔革命队伍,参加了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成长为开国少将。解放后,潘振武将军先后担任广州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驻苏联大使馆武官、国防部外事局局长、武汉军区副政治委员、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等职。潘振武将军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更是辉煌的一生。

来源:常德发布

编辑:胡玲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