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党史上的澧县100讲】湘西、洪湖间的红军战略走廊(第55期)
2021-06-17 08:35:22 字号:

图片

随着游击武装组建和发展,党能以武力与敌抗衡,实行割据,最终建立工农政权。1928年8月,主持中共澧县县委工作的蔡以忱召开会议,对开展武装斗争、扩大占领区域进行部署。会议决定以大堰垱为中心,先从西北山区开始,再向东北丘岗区推进;先从山丘湖汊开始,再向平原集镇推进;先从红军转战区域开始,再向革命势力较弱的区域推进。

1929年初,随着中共六大精神的贯彻,群众被发动起来,实现了千百年来对土地渴望的农民革命热情高涨,他们坚定地参与武装斗争,拥护红色割据。

中共八七会议后,澧县西北部先后建立起皮楚卿、余月初、马溪郑坪、马溪碧溪、火连坡长茅岭游击队,共710人、540支枪、东北部建立起刘凤翼、邹资生两支农民自卫军及梦溪工人纠察队,共430人、330支枪。大革命时期,工农运动在县北部山丘区打下了一定的群众基础。回家乡坚持斗争的共产党员,与游击武装一道,按中共六大确立的广泛发动群众的总路线,逐村贯彻十大政纲,恢复农协,推行土地革命。

平民工厂支部党员刘绍斌、王家厂支部党员杨耀南等在山村走乡串户,把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自卫武装队员聚集起来,建活动据点,收集武器。人多的成立游击武装,人少的组成工作队,保护、促进土地革命开展。西北山区的革命斗争,很快打开了局面。大堰垱支部党员在带状地形中段丘岗区组织发动群众。徐远生、张其山在家乡界岭一带,趁红军在当地游击、转战的时机,发动家乡农协打土豪、分田地,土地革命向邻近村蔓延。李干、叶高明在关家岭、宜万、石公桥、葛家峪一带开展工作,把圩场、小集镇融为一片,发展割据形势。

西北山区与东北丘岗区的接合部,赤色乡村不断增多。中共梦溪党支部党员马汉臣、刘宗喜分别在家乡梦溪、如东等公、澧边界,以北路农民自卫军的亲友家属为基础,壮大农协队伍,推行土地革命,使东北丘岗区成为洪湖战场农民自卫军杀敌的巩固的后方。

到1929年下半年,西北山区形成以甘溪为中心,以杨家坊、东门、火连坡为据点的武装割据区域。东北丘岗区形成以梦溪为中心,以张家厂、邱家厂为据点的武装割据区域。1930年春,东西两块割据区域连成一片,含西三、西四、西五、西六、西七区,北二、北三、北四区的大部分地区,与大堰垱革命中心融为一体。

1928年贺龙率部游击石、松、澧,1929年湘鄂边苏区向石、松、澧发展,都曾在此区域的多个乡镇驻扎。1930年会师战役三次东下,以此区域为主要的往返通道及歼敌战场,并召开闸口军事会议。1933年8月夏曦率部东进至松滋后经此区域折返。1935年8月红二、六军团向洞庭湖地区发展,主力经此通道直取澧县、津市镇。因此,群众称县北部红色割据区域为“红军战略走廊”。

澧县北部的斗争形成高潮,反动派疯狂破坏。1928年7月,共产党员李干被团总彭松泰抓捕,在临澧县城英勇就义。10月,共产党员叶高明被敌军抓捕,在县城小南门外遭杀害。1929年,共产党员徐远生行踪暴露,敌追捕中将其逼入界岭玉溪河中,不幸溺水身亡。

同年,共产党员张其山被捕后,团总何柏治将其绑在木梯上倒插水中,张英勇献身。7月,刘孝斌被石门反动武装拘捕,在狱中被逼供致死。10月,杨家坊农协正副委员长汪祜之、杨明东被团总刘江汉杀害在北河塌。

来源:《澧县革命老区发展史》

编辑:胡玲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