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党史上的澧县100讲】全县革命指挥中心形成(第54期)
2021-06-16 08:32:20 字号:

图片

1927年6月初,中共澧县县委转移大堰垱镇北郊曹家大屋,遂于镇西骡马行建联络据点、孙家山多宝寺设军委机关,武装斗争很快在镇内及周边开展起来。镇内恢复垱市工人纠察队,与中共湘西特委共组短枪排,新建暴动队,策反西二区团防局。

镇南不到7公里,有中共白鹤支部发展的护国寺游击支队、西一区暗杀队。镇西不到10公里,有中共王家厂支部发展的工人纠察队、杨家湾游击队。三地武装共有620人、278支枪,互成犄角,守望相助。中共大堰垱支部35名党员,自1928年初起,在武装力量配合下,分头在镇周边发动群众。胡以鹏、刘世刚带领党小组在镇南郊熊家湾、干河一带活动。

农协恢复起来,革命力量逐渐聚集,多个据点建立。中共邓基庙支部党员吕楚材、蔡鹏举、谭进斋等在车溪、北高庙、东岳庙一带开展活动,把这些小集镇建成割据据点。家住镇西九里岗的谭绍训在八房洲、柳津一带,带领农协骨干组成的工作队逐村发动群众。家住镇北的游玉圃,与李玉林等在石公桥、亘山、陈管垱一带秘密召开贫雇农骨干会,宣传党的主张,群众一呼百应。

中共澧兰、白鹤支部的党员在县城周边开展斗争,有力配合大堰垱地区的斗争。党员扎下根来,组建据点,使一个个自然村发展成赤色村落,再村村相连,乡连成片。到1929年上半年,大堰垱地区武装割据形势形成。反动派看到革命兴起,疯狂反扑。县署令西二区团防局出兵“清剿”,该局摆个架势、放一阵空枪交差;接着又组织镇周边团防局“会剿”,西二区团防局早将计划告之党组织。所有游击武装严阵以待,敌人不是被分割击溃,就是被诱入口袋阵,反动派再不敢轻举妄动。

斗争中,一些共产党员及骨干英勇献身。1928年,中共澧兰支部党员刘文简被敌军抓捕,于澧县就义。1929年8月,党员谭进斋被土匪恶霸杀害。1930年,党员李玉林被地方反动官吏杀害。

在红色割据区域内,严惩土豪劣绅,分其土地财物。打击奸商、放高利贷者,保护正当商人的经营活动。对坐商,不筹饷、不乱派捐;对行商,准许通行经营。这些与白区城镇形成鲜明对照,商人到处宣传,扩大了中共和红色割据的影响。区域内绝大多数农民协会恢复,成为苏维埃成立前代行职能的政权机关。到1930年底,红色区域东起清泥潭、彭家厂一线,南抵车溪河,西至长乐、大团一线,北达石公桥、同福桥一线,面积近200平方公里,人口约7万。

有了广大群众作后盾,中共澧县县委自移驻大堰垱镇后,指挥城区、地下斗争,整顿、恢复党组织,组建武装力量,组织反“清乡”斗争,举行湘鄂秋收暴动,策反西二区团防局,举行垱市武装暴动,协助贺龙、周逸群及湘西北特委召开思王祠会议,等等。以大堰垱为中心形成的红色割据区域,成为全县革命斗争的中心。

来源:《澧县革命老区发展史》

编辑:胡玲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